关灯
护眼
    有话即长,无话则短。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

    这两天里,维克多按照简提供的行程安排,确实一一都对应上了他看中的那几家律师事务所的主办律师的行动。

    维克多花了点时间,细细地把几个人的习性观察了个清楚。

    从个人习性出发,大致猜测了竞争对手可能会使用的竞标策略。

    至于芬奇和里瑟那边,这几天却一直都没有消息。

    估摸着他们又在忙着什么事情,只是暂时还用不上咱维克多这位工具人。

    所以咱也不去管他。

    最后是布朗&琼斯事务所这边。

    按照咱维克多的要求,两天时间已到,团队里第一版的标书也统一到了维克多这里。

    维克多花了半天的时间删删改改,把各自不同的重点归拢在一起,成了一份完整的,重点分明、特色突出的标书。

    您觉着这就可以发给《基斯凯莉》杂志了?

    远早着呢。

    不管是多少人参与,也不管是标书还是啥,第一版出来的东西在维克多的眼里其实那都没法看。

    这第一版的意义,不过正好拿来熟悉一下过程而已。普通人觉着就这样了,差不多就行吧。

    可咱维克多却从来都不会这么认为。

    也不管是这次的制作标书还是以前撰写法律文件,维克多熟练地运用了一招人好莱坞编剧团队常用的头脑风暴的方法。

    怎么个头脑风暴法呢?

    维克多修改整理完标书,先是直接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发了一份。

    然后就召集了大家连夜一起又在会议室里集合开会。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给这版标书挑毛病。

    可劲儿地挑,能把标书批得一无是处才好呢。

    您瞧这会议室里人说的。

    “按照杂志的运营特色,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应该重点突出的是对其他人的维权策略,而不是提议内部制度的完善。

    这么大一家传媒公司,又不是第一次才聘请法律顾问,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它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呢?

    所以别强调这个,这只是一堆无用的单词组合而已。”

    “嗯,这个提议很好。简,记下来。”

    “还有朱诺写的内容。

    朱诺的工作经历很丰富,也看得见他在模特、明星一类资源上的优势。

    可为什么不多写一些你曾经的服务对象对你的良好评价呢?

    不然谁会轻易相信,有了朱诺我们就能接触到那些大牌明星?”

    “还有一点我们或许都忽视了。”

    这是坐在一旁担纲会议记录的简在发言,

    “维克多定下来的竞标策略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

    因此我们才有了朱诺这一块的重点。

    可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他们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呢?

    利润。

    我们没办法直接给公司创造利润,但为什么不能从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上来建议公司未来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重心呢?

    所以我认为,我们竞标《基斯凯莉》,不能只看到《基斯凯莉》。

    我想,或许可以花时间研究一下市场排名前两位的时尚杂志《VOGUE》、《ELLE》的市场或法务策略,说不定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嗯,为什么不呢?”

    “好主意!”

    ……

    会议进展迅速,效果良好。

    这第一版的标书,果不其然,真就被完全否决了。

    不过否决的主要是内容,框架还是被留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准备第二稿的标书了。

    还是两天时间。

    两天之后,等第二版出来,紧接着就是第二次批斗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