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乡下小住两日,玩够的何大清一家开始返回城里。

    去秦家村的时候,两辆自行车上挂满了礼物。

    返程亦是满载而归。

    秦勇夫妇塞给何大清许多村里的土特产,说是带回去尝尝鲜。

    礼尚往来,何大清没有拒绝,欣然接受。

    回到院里,只过一夜,新一年的忙碌便开始了。

    轧钢厂运行平稳,所有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似乎跟以前没什么区别。

    然而,包括何大清在内的轧钢厂干部们都能清晰感受到变化降临。

    继面粉限购后,粮油等一系列产品也纷纷纳入限购的行列中。

    物资管控一紧,后勤部门的人都不好捞油水了。

    采购的物资数量固定,价格公开,他们不好像从前那样明目张胆做假账。

    只能多报些损耗,中饱私囊。

    这些糟糕的事没对何大清产生太多影响。

    他这个主任只管伙食供应,别的事一概不掺和。

    何大清心里明白,公私合营的浪潮已然展开。

    四九城作为国家重地,必会第一时间响应政策。

    像轧钢厂这种重工业设施,今年必然要完成公私合营。

    到时候厂里领导层将掀起一轮大变革。

    许多重要职位的负责人都会发生更替。

    何大清唯一能做的就是稳住阵脚,做好本职工作,以不变应万变。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天气转暖,不需要再与冰水为伴,食堂的工作轻松不少。

    忙完工作的何大清照例回到办公室里休息。

    开门瞬间,发现王大海早已在里边等候。

    “大海,你怎么来了?”

    在后勤部工作,管着全厂的物资,王大海平日里很忙。

    没事很少跑过来闲聊。

    “大清,我准备走了。”

    王大海没有废话,直接道出来意。

    “走了?

    去哪儿?”

    何大清不解地问道。

    “昨儿,上边刚下达文件。

    咱们厂要开始公私合营,往后全要归公家。

    我这个后勤部的副主任,坐到头了。”

    王大海苦笑道。

    在后勤部还没干几年,王大海就被扯下来了。

    要说心里没点不甘是不可能的。

    只是形势比人强,他再闹腾也没用。

    “那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何大清有些担忧地问道。

    以前他就料到王大海会碰上麻烦,只是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突然,这么没有余地。

    一纸文件的工夫,王大海就被撸下来。

    甚至来不及挣扎。

    “我跟娄董走得近,撤下去很正常。

    放心,娄董不是个绝情的人,后路都给我安排好了。

    我打算全家迁去南方,重新开始。”

    王大海笑着安慰道。

    “去南方。

    事情真这么严重?

    没有缓和的余地?”

    何大清眉头一皱,不满地说道。

    本以为王大海在轧钢厂里混不下去,在四九城亦能寻个安身处。

    没想到事情这么严峻,以至于他得跑到外地谋生。

    人离乡贱,到外边无根无基,可不好混。

    “都撤下来了,还是别留在四九城,省得碍眼,惹人嫌。

    这么多年,我没白混,手里有不少积蓄。

    就算到了外地,也能安顿下来,不用担心。”

    娄振华是厂里的大股东,不好轻易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