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清晨,厚实的云层遮蔽天际,鹅毛大雪飘洒人间,丝毫没有停下的征兆。

    何大清迷迷糊糊睁开眼,在窗外呼啸风声催促下穿好衣物,翻身下床。

    “时间还早,不再睡会儿?”

    身后被窝里传来一声妩媚诱人的呢喃。

    二十多岁的女人正是当打之年。

    褪去青涩稚嫩,步入青春韶华,如同成熟的果实,滋味最是醇厚。

    让何大清不由得多加宠爱。

    “今天估计有很多事要忙,得去早一些。

    你多睡会儿吧。”

    安抚一声,何大清穿好衣物鞋子离开房间。

    洗漱完,做顿简单的早饭,草草填饱肚子就推着自行车离开小院。

    来到轧钢厂办公室,何大清泡上一杯热茶,还没来得及抿一口,杨厂长就急匆匆推门而入。

    “杨厂长,这是怎么了?”

    放下举到嘴边的搪瓷缸,何大清眉梢微微翘起。

    杨厂长是厂里的一把手,作为领导该有体面。

    像这样慌慌张张跑到下属办公室未免太掉分了。

    “大清,有紧急任务。”

    杨厂长喘口气后,郑重说出来意。

    若不是事关重大,上面催得又紧,杨厂长绝不会如此失态。

    “我就问你一件事,咱们轧钢厂食堂还能额外供应多少人的伙食?”

    “材料充足的话,额外提供五六千人的伙食不成问题。”

    何大清隐约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昨晚雪夜,难民潮涌入四九城。

    这些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灾民急需得到安置。

    否则,一旦饿急了,很容易爆发骚乱,对四九城的秩序造成巨大冲击。

    时间紧迫,事先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能担当起救助大批灾民任务的,就属轧钢厂这些大型单位。

    “我说的是最多,最多能再做多少?”

    杨厂长显然对何大清的回答不太满意。

    难民潮入城对救助单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要是表现得好,未必不能得上级青睐,再进一步。

    杨厂长就指望能做出业绩,洗刷上次的过失。

    “八千,八千人份就是极限了。

    食堂的锅炉厨具总归是有限的,一时间做不了那么多。”

    话不能说得太满,得给自己留有余地,何大清可不敢一次将极限说出来。

    万一完不成任务,他得负责任的。

    “如果把厂里工人伙食的分量再做小一点,能不能额外提供一万人的量?

    大清,我知道你的本事,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吧。”

    杨厂长走进几步,扶着桌子,盯着何大清的眼睛,声音中满是殷切之情。

    为最少一万难民提供伙食是杨厂长向上级下的军令状。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他虽然不会受到处罚,但上级估计不会再委以重任。

    错过这次机会,他的晋升之路就真无望了。

    “杨厂长,厂里工人们工作很辛苦,现在的伙食供应只能勉强维持消耗。

    本来大伙心里就不太舒坦。

    要是再缩减下去,恐怕会出问题的。”

    何大清负责管理食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工人们提供伙食。

    在没有收到上级明确命令前,他都会矢志不渝地坚守岗位,完成任务。

    至于灾民的事,可不由他多管。

    “还有,厂长,咱们食堂的物资并不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