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魏忠贤也不是光收税不干事,皇宫三大殿遭了天火,现在都快修好了,而且辽东部队没有缺了粮饷,至于将领们吃空饷,那有什么办法?不像人民军,军饷是华记钱庄按名单直接发给本人或者家属,用不了就存在钱庄,还有利息拿,一人一个存折,想吃空饷,那就是想死别拉上我。而大明的军饷都是发到将领手里,有良心的给个六成,狠一点的四成,要不要?不要正好省了!辽西的兵不少都跑到辽南来了,反正不带武器,努尔哈赤也懒得管。自己吃不饱,家人还挨饿,不跑干嘛?

    今年陕西依然是大旱,已经连续几年了,但是这不是结束,后续十几年里天灾在这里不断,不是旱就是洪水,蝗灾,就没停过,直到崇祯亡国,好吗风调雨顺了,为什么?老天也要做对?不是,小冰河期结束了,天灾频率降低了。大明要是稍稍多一点元气,早点整饬吏治,还百姓一个公平,怎么也能挺过去吧!但就是没挺过!李天知道在陕西,在今年,那股摧毁大明的力量彻底爆发了。

    看看天启七年,阉党在干什么?

    一、定信王岁禄

    天启七年(1627)正月十三日敕后府及吏户礼兵部:朕弟信王(后为崇祯皇帝)年已长,其岁禄万石,今居京师,岁支米三千石,钞万贯;待之国后,米全支。并选王府官员,今在京,先给校尉三百,军一百。

    二、召还经略王之臣

    袁崇焕升任巡抚,与总兵满桂不协,请移之他镇,乃召满桂还。及王之臣代高第为经略,复奏留满桂,袁崇焕又与不协。朝廷虑败事,命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督关外,划关而守。袁崇焕虑廷臣忌己,乃上书请“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朝议以袁崇焕、王之臣不相能,召王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嘱袁崇焕,与镇守中刘应坤、纪用等便宜从事。王之臣遂于天启七年(1627)二月二日加太子太保还部。

    朱由检,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二十四生,光宗第五子,熹宗弟,天启二年(1622)八月封信王,天启六年出居信邸。性沈朗英敏,时魏忠贤柄政,善自戢晦,魏忠贤慑之,故不敢奸顾命。

    这是史书上的朱由检,未登基时的记载。朱由检四年前就封信王,就是封地在信阳的亲王,按祖制应该就藩,去自己的封地,那多好,自己的土,自己的苗,自己的税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你看封王了四年后,还在皇宫住着,十六岁了,可以当爹了,才搬出皇宫,还是没去封地,留在了京师,天启七年正月十三,还给他定了俸禄。记载说他城府很深,比较阴狠,魏忠贤还很怕他,不敢加害他,这是给他脸上贴金,事实就是天启和魏忠贤都知道天启的身体不好,活不太长久,把他当备胎了。

    这个时候天启的身体基本上已经不能行走了,靠丹药撑住才没有完全不理事,而阉党在干什么?

    魏忠贤的义子义孙都劝他篡位,天启呢给魏忠贤的侄子封公爵,家里给了四个世职传承下去,是拉拢魏忠贤,不要篡位,保住朱家的江山,魏忠贤一面抓紧准备,一面不停给天启送美女,加速了天启的死亡。但是他的义子义孙里还是有明白人,大学士、前兵部侍郎崔呈秀劝魏忠贤:天下天下人心还在朱明,一旦篡位,天下各地必然勤王,大军来到,阉党拿什么来打赢这一仗?魏忠贤也清楚大家攀附他,都是为了一时富贵,不会去造反的!因此最终才没有谋朝篡位,他知道即使篡位也不可能成功,京师勋贵不支持他,连北京城都拿不下来。

    于是阉党开始疯狂的敛财,只要能收钱,干什么都行!给自己一个后路,多留点钱吧!阉党是把不要脸写在额头上,我就是不要脸了!反观东林呢?我就是公理、道义、良心,但是我爱钱爱权,为了钱权我什么都干,只是我不告诉你!

    天启七年,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