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东宫密室之中,烛火悠悠。

    李承乾端坐中央,看着周围的几人。

    太上皇李渊第七子——汉王李元昌。

    交河道将军——侯君集。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嫡亲妹妹,城阳公主驸马——襄阳郡公杜荷。

    “如今本宫欲肃清朝纲,需要各位来帮本宫匡扶社稷!”

    李承乾朗声道:“只要擒下魏王,让父皇的遗体可以好好入土为安,那么诸位都将是新朝的开天辟地之功臣,本宫可以许诺,诸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名垂青史万万年!!”

    “好!!”

    汉王李元昌第一个鼓掌响应。

    “太子是国本,是正统,是储君!”

    汉王朗声道:“如今陛下既然已经龙御归天,那么太子继位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若是有小人从中作梗,本王第一个除之而后快!哪怕是我李唐皇室的宗亲,本王也绝不姑息!!”

    “好!汉王叔果然豪气干云,宛若江湖侠士般嫉恶如仇、古道热肠啊!”

    太子李承乾朗笑一声,开口道:“有了汉王叔的帮助,本宫如虎添翼!”

    “也算我一个!”

    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也出声道:“太子爷,虽然那魏王李泰也是城阳的哥哥,但敢谋朝篡位,他就是乱臣贼子!我也绝对支持您!”

    杜荷虽然没大出息,可他是当朝驸马,而且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名臣第三大名臣——莱国公杜如晦之子。

    有他出面,李承乾擒杀李泰之后,也能更好、更快的稳定朝堂局势。

    现在李承乾召来的三人当中,已经有两人都明确表了态,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交河道将军侯君集,还没有表态了。

    汉王只有一些府兵和门客,加起来不过百人。

    而杜荷就更别提了,他的存在主要是靠皇室宗亲身份和杜家在朝中的人脉关系,来帮李承乾在事后稳住朝局的。

    真正要发动兵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手握兵权的侯君集才是根基支柱。

    “侯公,就只剩您了。”

    太子李承乾看向端坐不动的侯君集。

    “您是我大唐的大功臣,也是本宫的长辈,在父皇所册的凌烟阁二十四名臣中,您位列第十七!想当年,您亲率十五万大军,远征高昌,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一国,是何等旷世战功?”

    “可那魏王李泰却对您毫不尊重,就因为您纵容下属私藏了点高昌国的财宝,便拿着鸡毛当令箭,将您打入大狱!”

    李承乾先是对着侯君集拍了一通马屁,而后又满脸替侯君集不服地开口道:“您和将士们在千里之外浴血奋战,替我大唐扬威,不过就是拿了些战败国的财宝而已,何以值得李泰那般小题大做?”

    “本宫知道,您对魏王素有怨气,趁着这个机会,你可以名正言顺的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了。”

    说完,李承乾顿了顿,开口道:“本宫可以承诺,事成之后,若李泰死,则必是将军您的刀下亡魂,若李泰生,则也交由将军去随意处置!如何?”

    侯君集没有立马开口答复,而是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不断敲击着。

    “哎呀!侯公!你到底干不干!给句痛快话就是了!!”

    汉王李元昌最没有耐心,一拍桌子,满不在乎地一挥手道:“只要咱们联手,那甘露殿跟东宫不过就隔着几道宫墙而已,顺利的话不用一个时辰就能把活儿给干完了!你还犹豫什么啊?”

    “先别谈事成之后要如何如何。”

    侯君集眼皮微抬,开口道:“太子殿下可曾考虑过,如果失败,下场会是如何?”

    “您是太子,汉王是亲王,杜郡公也是驸马。”

    侯君集的目光从面前的三人身上逐一扫过,冷冷一笑道:“您三位都是皇亲国戚,万一失败,太子和汉王的嫡亲血脉能保你们一命,城阳公主的眼泪也能保杜郡公一命,可老夫呢?”

    侯君集淡淡道:“老夫上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

    “侯公可以放心!此事绝对万无一失啊!!”

    李承乾急声道:“首先,这甘露殿外,就只有李泰进宫时带的一队亲卫守卫,人马并不多;其次咱们是突然袭击,他们根本就猝不及防;第三,咱们还有清理门户、抢回先皇遗体的大义在,师出有名,何愁大事不成啊?”

    侯君集听到此话,眼睛却是微微一眯,开口道:“魏王在朝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太子怎么就如此自信,在咱们调兵遣将准备的时间里,魏王会没有防备?”

    “因为有本帅在,魏王的任何消息,都不可能传出甘露殿!”

    就在这时,一个玄衣身影忽然凭空出现在了密室之中。

    戴着玄铁面具的不良帅袁天罡负手而立,仿佛他一直就站在侯君集面前不曾移动过一样,淡淡地开口道:“本帅的不良人暗探早已密切监视着甘露殿和魏王府,绝无问题!”

    “袁天罡?”

    侯君集的双眼微微一眯,忽然闪电般地拔出了腰间的利剑,直接荡出一片雪亮的剑芒,势同开天辟地一般地突然朝着袁天罡当头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