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上月末,登封的李际遇趁着年岁的饥荒发动叛乱,在短短数十日内集结了数万民众,攻占了登封,并且也加入了闯贼李自成的队伍。

    “而在河南西边许多地区,除了许多贼寇外,还有小儿们,在传唱相关流寇的民谣。”

    “哦?有这事?”

    听到商人们的话,温越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流寇发展的趋势,竟然丝毫不比前世流寇发展趋势弱。

    而前世流寇有如此壮大的声势,那得在崇祯十三年了,而现在才是崇祯二年啊。

    这历史趋势真是被自己改变太多了。

    商人们说了其中一句:“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果然是这句,温越心中一凛。

    他继续听商人们说话。

    这些商人七嘴八舌,对河南的动荡局势,表达了担忧。

    事实上,商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往往比官府还要敏锐。

    温越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讨论,虽然他通过情报局,也收集了不少有关于开封等地的详尽情报,但他觉得听听商人们的见解也是不错的。

    商人们声称李自成已有数十万大军,但温越对此表示怀疑。

    在他看来,就算此时的李自成达到了历史上的强大。

    但其核心力量不过数千人,即使加上李际遇等人的加入,以及附庸的饥民,人数最多达到了十几万。

    而所谓的几十万大军不过是民间的夸大之辞。

    至于李自成是否会真的围攻洛阳,这是有可能的。

    不管是历史的趋势,还是洛阳的富饶。

    李自成想要维持这么强大的流寇队伍,拿下洛阳必是首选。

    温越询问了商人们在开封府储备粮食的情况,得知他们购买了五千多石粮草,耗资巨大。

    鉴于河南连续几年遭遇了大旱,田地几乎无收,能够购得这些粮草实属不易。

    因此温越决定在他们的成本价基础上适当提高售价,以此作为对他们努力的补偿。

    商人们拿着温越出具的凭证,可在返回山海关后再从将军府支付款项。

    他们完全信任温越会履行承诺,而且比起银子,其他好处更吸引他们。

    就比如,温越允诺他们将来在经营时,拥有特权。

    比如允许他们大规模建厂,税收优惠等等,这引起了众多商人的浓厚兴趣,所以也愿意替温越做事。

    接着,温越询问了他们在开封等地的商业运营状况。

    商人们纷纷表示生意难做,叫苦不已。

    许多有利可图的行业已被当地势力垄断,新来者很难插足。

    实际上,开封由于人口众多,商机理应不少。

    城中有河南布政司、开封府治所及各级官署,吸引了大量官员及其家属,还有许多退隐的官宦和乡绅在此设立住所。

    这些人日常需求开销极大。

    还有就是,河南之地多是盛产藩王。

    尤其是周王,因其封地就在开封。

    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周王宗室人数已超过五千,其中就有四十多位郡王。

    并且,城内外遍布着众多王府,如周王府、瑞金王府、华亭王府等。

    每个王府都有自己的文武官员和兵丁随从。

    所以整个开封府可以说是以周王府为核心,围绕着众多王府运作的官吏、士兵和普通百姓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

    但就是因为这样。

    这种特殊的服务业,在长期下来,就形成了由本地官僚和商人控制的局面。

    外来者要想打入市场极为困难。

    关外的这些商人过来后,有着温越在背后支持,他们自然不愿意只做一些小规模的经营,比如街头贩卖或是微不足道的小生意。

    温越沉默片刻,意识到自己的势力尚未扩展至中原地区。

    所以无法为自己派出去的商人,提供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在这个时代,官商结合的力量最为强大,他们在地方上的根基深厚。

    若非身居高位的官员或高级将领,以强力进局,很难打破这种格局。

    此外,明末社会动荡不安,盗匪横行。

    如果没有军队的护卫,长距离的货物运输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而且,大明连水泥路都没有,物流系统落后,这也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如果关外向关内倾卖货物。

    只能卖的是粮食、铁器和武器,但这些温越都不打算对外出售的。

    ……

    等商人走后。

    温越召集众将议事。

    等众人到齐之后,温越扫过他们。

    连着休息了一年多,此次随军出战,众将都是兴奋不已。

    特别是吴春章,沈其士两人,神情中有着许多激动。

    他们等两部都是乙级军,是刚刚训练出来的。

    却没有想到,这刚训练出来,就能有机会随军出征。

    “根据情报局的消息,这李自成每攻克一座城市,便会将其洗劫一空并摧毁。”

    情报局的熊一扬,已经将情报整理好了,正在向众人汇报:“将军,各位同僚,依我之见,这些流寇并无长远之志,只是强大些的贼匪而已,不足为患。”

    温越淡淡道:“这李自成生活简朴,不好女色,愿与部下同甘共苦,其性格也坚韧不拔,莫要小看这股了流贼。”

    在温越看来,李自成的意志不弱。

    历史上记载,他多次被击败,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逃跑,但总是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这样的对手还是不能小觑的。

    当然,李自成的缺点也很明显。

    其战略眼光显然不足。

    历史上流寇的后期成事,主要是因为明朝朝廷的腐败无能。

    那时的大明已经无力回天,李自成的对手往往是三流的明军部队,而且各个拥有兵力的将领,也在保留实力,不愿为朝廷尽力。

    然而,这样给了李自成一个幻觉,他似乎认为自己已经无人能敌。

    但当他对上真正的建虏的精锐部队时,立刻溃败,几十万大军不到一年就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