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并且李风弦也向陈伏涌保证,一旦成功解围汝、洛,成功剿灭流寇,未来一定会向朝廷推荐陈伏涌担任河南总兵官。

    虽然总兵和副总兵的任命,需经朝廷批准,但有地方官员的推荐,事半功倍。

    “能够与陈军门共同剿灭流寇,本将自然求之不得。”

    温越答应得很是爽快,既然已经收了钱粮,那就没有必要推诿。

    而陈伏涌愿意与他一同出征,正是他所期望的。

    因为陈伏涌是河南本地人,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情非常熟悉,有他随行,将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温越还想亲自观察一下当地官兵的战斗能力,了解他们的战术和策略。

    在讨论军事计划时,两人一边品尝着朱仙镇的特产,一边研究着陈伏涌带来的河南地图。

    温越总觉得这张地图看起来有些抽象,非常粗糙,如果按照地图行军,很可能会迷失方向。

    但至少,有地图总比没有强。

    “从开封到汝州有五百里的距离,为了贼人可能围点打援,在下觉得大军应该先到郏县集结,将粮草辎重储存在那里。”

    陈伏涌建议道:“而开封到郏县这只有四百里的路程,如果快速行军,先锋部队可以在五日内到达,随后大军主力以及和粮草辎重,也可以在七八日内到达。

    “等全军集结完毕,粮草充足,就是对汝州的流寇发起猛烈的攻击的时候了。

    “从郏县到汝州只有百里的距离,如此短的距离,我们不必担心流寇会截断我大军之米粮供应。

    “而即便先锋部队,先遇到流寇攻击,我大军也能快速支援。”

    温越思索片刻,微笑道:“便如此言吧。”

    ……

    当天,温越就跟随陈伏涌入开封府拜见河南巡抚李风弦,领了命令,并办理了相关公文。

    一日后,温越与河南副总兵陈伏涌一起举行誓师仪式。

    出征前,巡抚李风弦带领开封府的所有官员前来送行,还有当地士绅前来犒赏三军,场面十分隆重。

    除了留下朝安领着一些辎重兵,留在朱仙镇,保护营地内的粮食和银两外,其余的青牙军全部动身。

    陈伏涌也率领他的总兵营全力出动。

    其总兵营包括军士和家丁在内,约有两千五百人。

    另有近两千民夫负责运送辎重。

    人数加在一起过万,算得是气势磅礴。

    行军路线是从开封出发,经过蔚氏、禹州,最后到达郏县。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禹州境内。

    刺骨的寒风吹打在脸上,让人感到极其霜冻。

    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后世的十二月。

    而河南这一带的寒冷程度并不亚于京师北方之地。

    所以,行进中的军队,许多人把头和脸都裹得密密严实的,用来抵御严寒。

    放眼望去,四周荒凉无人。

    只剩下残垣断壁和路旁的累累白骨,一路上的景象令人感到凄凉。

    刚开始从开封、蔚氏出发还好。

    但继续往西走,温越又感受到了当初在顺德府、广宁府等地行军时的那种荒凉感。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旱灾和蝗灾的影响,导致庄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

    其次,由于流寇的频繁袭击和兵匪的反复清理。

    这一带的村庄几乎被摧毁殆尽,很难找到一个幸存的村庄。

    能够完善下来的,要么是有着围墙的城市和县城,要么是靠山靠水有着天然保障,还聚集在一起的大村落。

    这些地方通常都有坚固的防御设施,如深沟、密林和高墙。

    甚至有些寨子的墙壁厚度,不亚于当地的县城和州城。

    这些大村大寨,通常是由当地的豪强或大家族建造的。

    他们在乱世中寻求自保,经常在流寇、官兵之间来回当墙头草,以维护自己的家族为首要考虑。

    河南地区的地形,还算平坦,一马平川。

    放眼望去,全是平原和黄土。

    四周寂静无声,连树木都稀少。

    冷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使得周边更加凄凉和空旷。

    “温将军,按照现在的大军速度,我等今天便可以到达郏县,所以不如让军士们好生休息一下,连续行军多日,他们多是疲惫不堪了。”

    陈伏涌声音从旁边传来,打破了四下的寂静。

    温越转过身来,看着身边的陈伏涌,发现他的脸色有些苍白。

    光是几天的行军情况来看,陈伏涌的总兵营与青牙之间的差距,极其明显。

    如此天气下,陈伏涌的军士们不免一个个抱怨连连,尤其是那些民夫,完全是叫苦不迭,行动迟缓。

    相比之下,青牙军军士们每天精神高昂,行军过程中从来没有拖沓。

    要知道青牙军的军士们在行军的过程中,还披着沉重的盔甲呢!

    而陈伏涌的总兵营,完全没有遵守大明军律,还将盔甲和连着手上拿着的武器,全部交给了后方的民军队伍。

    即使这样,他们仍然步履艰难,如果不是陈伏涌的家丁营不断激励和监督,承诺大军解围之后,给予丰厚的犒赏,不然军心早就涣散了。

    对此,温越心中暗自摇头,这大明腹地的官兵已经彻底腐败堕落了。

    此次大军出征,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

    前军是高严的千总骑兵,和辎重兵先行一步,已经抵达郏县。

    接着是温越和众步兵组成的中军,还有一部分陈伏涌的步骑兵一起跟随。

    最后是大批辎重队伍,主要由民夫组成,落在最后,负责运送粮草和杂务。

    实际上,古时候,军队中一般是没有专门的辎重兵。

    运送辎重和粮草的任务,都是当地征收民夫,或者是出征前调配民夫负责。

    到了明中时候,才设立有专门的辎重营,用于运输粮食和物资。

    不过多在边关地区,像河南这样的腹地,官兵们却没有这样的辎重营,还是调配民夫运输为主。

    温越的军队共有六千人,每月消耗的粮草将有七千多石。

    再加上陈伏涌的几千人马,所需的军粮数量更为庞大。

    温越预计汝州之战不会持续太久。

    不过即便如此,温越和陈伏涌商议一二,还是带了数量不少的辎重,以防万一。

    由于陈伏涌的军队缺乏足够的马车和牲畜,民夫们不得不使用各种车辆,来人力运输。

    而要在数百里的路程上步行,又是这严寒天气。

    民夫们出现疲劳和不满情绪,自然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