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书童:家主爷,盘瓠与公主逃至南荒之后,却又如何?

    徐整:不是盘瓠,而是盘古。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娘娘便创人类。

    书童:女娲娘娘怎样创造人类?

    徐整:你且听我讲来。

    宇宙之中,黄河之畔。女娲唤来师弟陆压,命其静坐对面,自河边掏出一块泥来,捏成陆压之形,复吹一口仙气,那泥人便具生命灵气,欢呼跳跃而去。

    陆压见状,两手扪腹,前仰后合大笑。继又交手叠脚,埋头苦思,面现忧虑之状。

    女娲:你这个大罗金仙,好不稳重!我造人类,乃是天地造化,盖世奇功,有甚好笑,便将你乐成这样?又有甚可忧,又将你愁成这般?

    陆压:休怪小弟直言。阿姐创造人类,有些不大稳便。

    女娲:何不稳便?

    陆压:世间万物,皆分阴阳。师姊以小弟为范,所造皆为男人;却以何为范以造女人?又师姊抟土为人,虽靠仙气能活,但惧金属克伤,洪水淹没。且土性不能繁衍,待其消亡,师姊再复捏造,岂不麻烦?

    女娲听他说得有理,沉吟不语。陆压不耐久坐,站起身来,伸展手脚,便欲逃走。左顾右盼之际,忽见盘古之妹华胥氏形单影只,在林中大泽之畔徜徉,满怀孤寂。

    陆压:咦!这可不是现成万灵之长,人类始祖?

    女娲:此乃应龙老母所孵阴阳二卵,阳者盘古,阴者华胥。自应龙舍其兄妹上天,二人相依为命,甚是可怜。自其兄开天辟地,二十一万六千年之久,只余小妹在这寰宇之间,果是寂寞。贤弟说其为人类始祖,却是何意?

    陆压向天际深处将手一招,只见眼前突见一个神怪,人首龙身,乃是雷神。

    雷神:上仙有何吩咐?

    女娲:你唤他来为何?

    陆压不答,在雷神耳畔低语数句。雷神不住点头,复向女娲拜了几拜,作揖而去。

    雷神在宇宙中走犹未远,便以双手击打腹部,嗵嗵作响。复从云端里向下面伸足一蹬,泽畔便留下一个偌大脚印,状如栲栳,自云端里看去,异常清晰。

    女娲:你搞甚么鬼花活?

    陆压:说得好,说得妙!正是鬼花活也。师姊欲创万物之灵,便着落在此脚印上。

    女娲:什么意思?

    陆压:师姊何不便借华胥之腹,成此造人宏愿?

    女娲:师弟,你真是个鬼精灵。

    女娲伸手撮起盘古魂灵,念个咒语,抛落雷神脚印之内。

    女娲:贤弟回报二位师兄,我便去也!

    女娲摇身一变,化作一股清风,投向雷泽,落入巨足印底。

    阳光明媚,春色旖旎。华胥来至雷泽漫步,忽闻空中巨雷响亮,不由恐惧,急忙逃入林中。忽见前面一只巨大脚印,其大无朋。

    华胥女孩脾性,好奇心起,由是上前,先用己足比量一番,其后双脚相并,跳进跳出,如跳橡皮筋一般,顽皮半日。

    玩耍良久,华胥便觉精疲神倦,抬头看时,见日头西斜,林中已然昏黑,渐不辨物。

    由是便乘云驾雾,回至蓝田华胥镇,却已怀身孕。

    画外音:十二年后,华胥生下三胞胎,一男二女。长男取名伏羲,次女取名女娲,然而皆是人首蛇身;三女却是个人形,取名骊姬。

    《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

    《国语》所注《世本》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逾一万八千年,华胥氏将长子伏羲及长女女娲留在中皇山中,命其兄妹二人繁衍人类,创立部落;自带幼女进入骊山,就此隐居不出,不问世事。幼女骊姬便是世人所称骊山老母,亦有人讹传为黎山老母者。由是宇宙间女神,惟骊山老母为长为尊。

    伏羲与女娲谨遵母命,在中皇山中商议造人。

    女娲:兄长,母亲命我兄妹造人,却不知怎生造法?

    伏羲:只你我二人阴阳交合,便可造人。

    女娲:我兄妹一奶同胞而生,若要成婚,未知是否有悖人伦?

    伏羲:既奉母命,有何不可?

    女娲:人伦无妨,却不知天意如何?

    伏羲:我闻离地三尺有神灵,咱们不如望天膜拜,请问天意。

    女娲同意,二人便望空中叩首,祈求天意。

    陆压当时正在空中睡觉,忽闻其二人祈祷之词,激动玩耍之心,便托梦给予指示。

    陆压:我乃开天辟地、独一无二,陆压道君是也。你兄妹可以各打一扇石磨,自对影峰上滚入补天谷。若石磨相合,你二人便可婚配,繁衍后嗣。若不能合,只索罢啦。

    女娲、伏羲:谨遵上仙法旨!

    二人便各打一扇石磨,分别登上两座对立山峰,同时滚下石磨。

    那两扇石磨滚过河流平地,在补天谷中合在一处,不偏不倚,再也分拆不得。

    兄妹二人见天意允许,于是顺承天意,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就此繁衍人类。

    陆压见此,哈哈大笑,一个筋斗翻出三十三天之外,就此无影无踪。

    画外音:后世为纪念伏羲、女娲繁衍人类功劳,便将其所登之山唤作磨合山,并在山上修建人种庙。后因人种庙名字不雅,复改称仁宗庙。

    伏羲既与女娲成婚,就此繁衍后代,由是便为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一,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正神。

    后据楚墓出土帛书记载,伏羲是为华夏族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羲氏为伏牺。

    书童:如此说来,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然后衍生华夏民族。则伏羲氏其父为谁?

    徐整:伏羲乃是燧人氏之子。

    书童:奇哉怪也!燧人氏却又是谁?

    徐整:燧人氏便是雷泽之神,燧明国人,风姓,名允婼,华夏族五氏之一。

    书童:燧人氏对人类有何贡献?

    徐整:燧人氏钻木取火,被后世奉为火祖,道教则称其为人皇。

    书童:燧人氏之前呢?

    徐整:没有了。

    书童:什么没有了?

    徐整:没有了就是没有了。燧人氏就是应龙,也是老天爷。

    书童:也就是说,后世再也不可能编出,比燧人氏更早的神仙了?

    徐整:当然。燧人氏就是应龙,应龙孵出盘古和华胥氏,盘古开天辟地,华胥诞生伏羲、女娲,伏羲和女娲繁衍人类,是为华族部落。

    书童:华族部落位于何处?

    徐整:位于华山脚下。

    书童:家主爷,你可真能胡编乱造。

    徐整:咄!你这个狗头,省得什么?你看,东方已经破晓,我要上朝复命去了。

    上古时期,华山脚下,泾渭平原。人类迅速繁衍,遍于华中各地,逐水草以居。

    伏羲氏既为族祖,又为部落共主,便将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

    伏羲:尔等部民,须以素常所养动物,或常见植物、居所、官职,分姓为氏,以防止乱婚及近亲结婚。

    女娲:世间动物分为四类,称为四灵,分别命名。天上飞者称禽,地上奔者作兽,有脚爬行者唤虫,无脚爬行者名豸。人类为其总长,又曰百灵之首。

    伏羲:宇宙星象有规,是为天道;山川百物循律,称曰地道;区分人兽之别,确定人类伦理,名曰人道。天道生地道,天地之道复生人道。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无名则天地混沌,有名则乾坤始化。由此总结天道,建立人类文明。

    女娲:以右枢太乙天龙座第一星为北极星,以定八极方位。立氏族图腾及徽铭制度,以风为姓,以昊为氏。

    伏羲:以大山榑木太阳历为准,纪年论岁。

    女娲:命柯约耶劳创立《河图》,柯诺耶劳创制《洛书》,并创星象历法。

    伏羲:以天纲、天纪、太极印遵循天道,以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奉行地道,创“十天干”以行人道。十天干乃人之十指,是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创“十二地支”,以掌农时。十二地支是指太阴星运行十二周天,是谓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女娲: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着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分掌十天干。

    伏羲:岁阳,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分掌十二地支。

    女娲:混沌既开,天地分明。故天地之道自有定数,乃是: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

    画外音:干支及数字的发明,是谓人类文明史上里程碑式大事件。此后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个领域,影响深远,首发中华文明之端。至今中国人民,仍在使用。

    伏羲既创氏族图腾,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取飞鸟走兽之纹,据阴阳变化之理,创造八卦。以“一”比拟太极,是谓一画开天。又见蜘蛛结网,遂制渔网,用于捕鱼打猎。更创造文字,替代结绳记事。又制定人类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成婚之制,男子皆以鹿皮为聘礼。又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以音乐教化人类。

    伏羲与女娲生有四子,长名青干,次名朱四单,三名白大柟,四名墨干。命为四神,分掌春夏秋冬四时,以阴阳参化开辟大地。其直系后裔,乃有风姓、衣姓、允姓、依姓、殷姓、嬴姓、子姓、婼姓;族系分支,有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等。其后族系渐渐四散,西起敦煌,南至湟中,北抵秦岭,东至大海,几乎遍布中华大地。

    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后驾崩去世,称为太昊上帝。据传伏羲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至今仍有在此日祭祀伏羲风俗。太昊上帝与女娲娘娘生育四子之后,复生幼子少典,继承其岳父之位,便为有蟜氏部落首领。

    伏羲氏因对中华文明史巨大贡献,故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文始祖。甘肃天水是伏羲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因此便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且自古以来就有祭祀伏羲传统,自秦至清祭祀不断,相沿成习。

    九曲黄河绕经太昊陵墓,自天水奔腾而下,蜿蜒行至姬水(今河南新郑),再向东去。

    姬水之畔,大隗山脚下,夏族部落居此。大隗山又称具茨山,覆压禹、密、新三县。

    太昊上帝幼子名曰少典,系无怀氏所生,被父王伏羲氏赐封于此。

    这一日秋高气爽,草茂兽肥。少典进入具茨山打猎,徒步逐兽,兴趣盎然。

    日头偏西,少典略显疲累,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

    朦胧之中,一只大熊走近,用左掌轻轻推搡少典手臂。

    少典睁开眼来,见到大熊,猛地惊醒,睡意全无。

    大熊见少典醒来,忙跪在地上叩头,继而卧伏脚边,轻声吼叫。少典大约明白大熊用意,于是骑上其背。

    少典:你想带我去哪里?那就去吧。

    大熊摇头摆尾,于是背驮少典,进入一条大峡谷,巨木森森,两侧山势险恶。

    只听两声怒吼,腥风过处,一头巨兽出现,拦住去路。

    巨兽再次怒吼,吼声未落,便从峡谷中走出群熊,一齐趴在巨兽面前,呈拜舞之状。

    巨兽扑入熊群,扑杀两只吃掉,群熊不敢稍有反抗。

    大熊将少典放下地来,低声嘶鸣,有似哀求。

    少典目睹此景,终于领悟大熊之意。

    少典:你将我驮来,是欲请我射杀此兽,为族群除害么?

    大熊点头,并立刻躲在少典身后。

    少典摘下肩上硬弓,又从肋下抽出利矢,搭在弦上,拉弓如同满月,对准巨兽喉咙,就是一箭。那巨兽吞吃两熊,正在得意,昂首发威,立时咽喉中箭,翻身而死。

    群熊见此,皆都踊跃欢呼,环列罗拜,扑俯在少典身前。

    自此之后,少典便成群熊首领,可以任意役使熊群。

    岁月流转,花开花落。夏族人与熊群和平共处,民居河畔,熊居山林,不断壮大。

    又到深秋时节,落叶缤纷,朔风吹起。夏族人收藏猎物,熊群回归洞穴,准备过冬。

    入夜。月光如水,狼族部落悄悄窜出箕山,向北突进,冲入夏族部落。

    一时矢石交加,石刀石矛飞舞,妇孺哭叫,部落营寨陷入血雨腥风。

    少典率领部族奋起反击,但因事起仓促,且又寡不敌众,部落很快便被狼部打败,渐渐不支,损失惨重,面临溃散。

    正在危急时刻,只听天摇地动,吼声阵阵,大熊率领熊群自山林中冲出,前来增援。

    少典大喜,于是指挥部族,与群熊里外夹击,经过一夜激战,终于击溃入侵狼部落。

    晨曦发动,夜幕消退,战斗结束。少典与族人夺回土地,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

    少典:自此之后,我夏族部落改名为有熊部落,族人皆称有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