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南宫长万大叫一声,左手拔箭,右手便即无力使戟。

    敞孙生乘其手慢,复尽力一戟,刺向南宫长万胸肋。

    南宫长万将身一闪,趁势拔出箭矢,敞孙生之戟已刺入左股。南宫长万自车中倒撞于地,急欲挣扎,被敞孙生将长戟逼住咽喉,众军上前擒住,紧紧绑缚。

    猛获与公子僵战个平手,偷眼看见主将被擒,急弃战车,解下驾车辕马,单骑逃脱。

    鲁庄公大获全胜,鸣金收军。刚回到城中,只见东北火烛天,战车隆隆,鲍叔牙率军来援,却只迟得一步。鲍叔牙见宋军全部溃散,不由顿足捶胸。

    鲍叔牙:我虽加倍小心,奈何南宫又因大意致败。此番伐鲁,眼见得又成画饼!

    因思独力难支,只得连夜拔营,全师退回齐国。

    鲁庄公在城上见齐军不战而退,哈哈大笑,得意至极。由是下城,回归帐中坐定,吩咐大排筵宴,擂鼓聚将庆贺。

    敞孙生押解南宫长万,步入中军大帐献功。

    南宫长万肩股被创,流血不止,兀自勉强咬牙挺立,不露痛楚之态,更不讨饶。

    鲁庄公爱其骁勇,急命医官为其所扎裹伤,并设客座,厚礼待之。席间公卿轮番劝降,南宫长万宁死不肯。次日还都,命将南宫囚于曲阜。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

    齐军与鲁国争战,先后于长勺、郎城两次败绩,主将鲍叔牙颇怀羞惭,无颜径回临淄,乃于回军途中攻谭。

    谭君奔莒,其国遂除。

    画外音:谭国乃周武王所封子爵,位于章丘县西。因国势不盛,不久成为齐国附庸。公子小白出亡时,经过谭国,谭子未曾以礼接待。小白回国即位为齐桓公,谭国亦未派人祝贺。由此便被鲍叔牙兵败后迁怒,一战灭之。谭国后代以国名为氏,乃是谭姓由来。

    鲍叔牙挥师灭谭,找回一些颜面,还于国都。

    齐桓公迎军入城,乃知鲁国甚为强大,难以战胜。便依管仲“尊王攘夷”之策,遣大行隰朋前往洛阳参拜周天子,禀告即位齐侯之事,且求赐婚。周王使鲁庄公主婚,将王姬下嫁于齐。徐、蔡、卫诸侯闻之,各以宗室之女来齐为媵。

    鲁侯主婚,故此齐、鲁复又通好,各捐前嫌,约为兄弟。

    是年秋,宋国突发水灾,颗粒无收。鲁庄公闻报,使人赍持米粮金帛,进行援助。宋闵公感念鲁公恤灾之情,遣人来谢,鲁庄公大悦,并释放南宫长万归国。宋闵公在殿中接见,并对南宫长万戏言嘲讽:将军勇冠天下,寡人敬若天人。今一战而为鲁囚,却是为何?

    大夫仇牧:君臣之间相交以礼,主公何出此戏言?

    宋闵公哈哈大笑,不以为意。南宫长万闻言无语,大惭而退。

    周庄王在位十五年病逝,太子胡齐继位,是为周厘王。

    讣告发至宋国,宋闵公正与宫人游于蒙泽。因闻说南宫长万能掷戟于空中,高达数丈,落下时复以手接之,百不失一,故命南宫长万同游,命演此技为乐。

    南宫长万奉命耍弄一回,果然神乎其技,宫人俱都夸奖不已,喝彩之声惊天动地。

    宋闵公见妻妾侍女喝彩,引发妒恨之意,心中不悦。便命内侍取来博局,要与南宫长万决赌,言明输者以大金斗盛酒为罚。原来博戏却是宋闵公所长,堪称绝技。

    南宫长万连负五局,罚酒五斗,于是醉眼迷离,心中不服,再请覆局。

    宋闵公嘲笑:你这个鲁囚,乃是常败之将,安敢复与寡人赌胜?

    南宫长万闻言变色,心怀惭忿,怒火借着酒意燃起,渐不可抑。

    宫侍来报:周王有使命到。

    宋闵公急令请入,以礼相见,并问来意。

    王使:某奉天子之命,来报庄王之丧,告立新王。

    宋闵公:周室既更立新王,为臣国者,即当遣使吊贺。

    王使告辞退出,闵公吩咐罢戏,各自散去。

    南宫长万:臣从未睹王都之盛,今新王即位,主公既遣使吊贺,臣愿奉使一往!

    宋闵公:通使王室,何等严肃尊荣!宋国即便无人,何至以囚徒奉使?

    南宫长万胸中怒火再也按捺不住,兼乘酒醉,一时性起,戟指闵公面门大骂。

    南宫长万:狗东西!某敬你是君,你却轻某为奴。屡次三番,折辱不休。某虽为囚,义不肯降敌;若肯降时,今为鲁国上将矣!汝知囚能杀人乎?

    宋闵公:贼囚,灌了几口黄汤,怎敢如此无礼!

    说着话,伸手抢过侍卫手中长戟,欲刺南宫长万。南宫长万见闵公挺戟在手,便哼一声,提起面前棋枰,将宋闵公打倒在地;再复一拳,宋闵公早已呜呼哀哉。

    宫人及侍卫见状,惊叫一声,四散而走。南宫长万怒气未息,提戟出于营门。上大夫仇牧前来,迎面遇见。

    仇牧:南宫将军,主公何在?

    南宫长万:我已杀之矣。

    仇牧:逆贼囚徒,焉敢如此!

    南宫长万大怒,将手中长戟一挥,复杀仇牧,缓步登车,旁若无人而去。

    闵公侍卫逃回,跑到太宰府中,将南宫长万弑君之事,报与太宰华督。

    华督此时年近七十,闻变立即挺剑登车,带领家兵出城讨乱。行至东宫之西,正遇南宫长万驾车而来,一路东倒西歪,其酒未醒。

    华督厉骂:待死囚徒,怎敢欺心弑君!

    南宫长万:老贼,俺素日敬你是三朝元老,也来这样骂我!

    仗着酒力,一戟刺去,华督坠于车下,在地上挣命;又复一戟,正中咽喉。

    华督一死,南宫长万酒意大醒,暗思:今日之祸已经惹大,若待公子大夫反应过来,必致灭族之罪。于是叫道:一不做,二不休!

    当即聚集旧部死士,闯进内宫,先将闵公从弟公子游押到殿上,然后敲鼓撞钟,召集群臣。众官以为国君回銮,不一时齐集殿上。南宫长万见众官到齐,遂面南而立。

    南宫长万:宋捷昏庸无道,信用仇牧、华督,轻挑鲁衅,得罪诸侯,陷宋国不义,均已被我杀之!公子游乃庄公嫡子,向有大德,可为宋侯。公等可上前拜贺!

    众臣听罢大惊,面面相觑。

    南宫长万:倘若不从,可试我手中大戟!

    众臣不敢违拗,只得上前参见公子游,口称主公。

    五代宋君之族携家带口,皆都出奔萧国;惟有公子御说,逃奔亳地。

    南宫长万乃使亲子南宫牛为将,猛获为副,率师攻亳。

    公子御说与亳叔协力以抗,其城百日不克。萧叔大心率引宋公五族之众,又会合曹国之师,前来援救亳城。公子御说闻报援军来到,开城接应,内外夹攻。

    南宫牛大败被杀,宋兵尽降。猛获侥幸逃出,不敢回宋,径投卫国。公子御说即用降兵旗号,假称宋军攻克亳邑,得胜回朝。由此诈开宋都城门,一拥而入。

    南宫长万寡不胜众,驾车回到家中,扶其老母登辇,挟戟御车而行,斩门而出,无人敢阻。三日间疾行二百六十余里,逃至陈国。

    宋国群臣即杀子游,奉公子御说即位,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即位,拜戴叔皮为大夫,选五族贤者为公族大夫。复修国书,遣使往卫,请执送猛获还宋;再遣使往陈,请执南宫长万以归,必欲正法。

    宋使至卫,递上桓公国书,请执猛获回国问罪。卫惠公犹豫不决,问于群臣。

    卫惠公:宋国来索猛获,与或不与,孰便?

    群臣:猛获急而投我,恐弃之不义。

    大夫公孙耳:诸公所言非也。留此恶人,于卫何益?况卫宋向来交好,若庇一人之恶,而失一国之欢,非计之善者!

    卫惠公称善,下令将猛获擒拿,囚以槛车,使宋使执回。

    宋使至陈,索讨南宫长万。陈宣公不敢不应,乃思一计,唤来公子结。

    陈宣公:南宫长万勇冠天下,你可设计锁拿,送与宋使,以解我国危难。

    公子结领命,遂请南宫长万至府,盛排筵宴,极尽恭维。

    公子结:早闻将军武艺绝伦,勇冠天下。如蒙将军不弃,请为陈国上将。

    南宫长万:逃亡之人,若蒙见容,便已感激不尽,又复敢何求?

    公子结:如此,将军便是应允。小弟高攀,请结为兄弟。

    南宫长万大喜,感激涕零。公子结见其中计,便命家人布列杯盏,与南宫长万痛饮。酒至半酣,复唤府中婢妾出来劝酬,又命歌舞助兴。南宫长万欢饮大醉,卧于坐席。

    公子结呼之不醒,便唤力士进来,用牛筋将南宫长万捆于车上。请来宋使,又派十乘战车,星夜将南宫母子送至宋国。

    宋桓公见获南宫长万,不由大喜。乃命将其与猛获一同绑至市曹,乱刀剁为肉泥。可怜南宫长万八十岁老母,亦被诛杀于市。

    周厘王元年,乃是齐桓公五年,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接受管仲“尊王攘夷”建议,派使臣向周厘王朝贺。

    周厘王见齐国如此恭敬,十分高兴,立即下诏,承认齐桓公为东方诸侯方伯,并托桓公召集诸侯,公布此事。

    齐桓公奉周王之命,在齐国北杏(山东省东阿县北)大会诸侯,成为诸侯盟主。

    遂国不至与盟,桓公即刻发兵灭之。周武王封舜后裔于遂(山东宁阳、肥城一带),称虞遂,本是鲁国附庸,至此为齐所灭。

    齐国伐遂,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遂,而在于鲁。在此之前,齐国数度与鲁国交战,均未占到上风。此番齐桓公便以遂国不参与盟会为由伐之,并灭其国,其实是为了杀鸡镇猴。

    周厘王二年春,齐桓公联合陈、曹二国,联军进攻宋国,并请求周厘王出兵。周厘王派单伯带兵前往,约会诸侯,并与宋国讲和后回国。

    由是齐桓王霸主地位终得诸侯认可,齐国称霸中原时代正式开始。

    遂国宗室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合谋,诱杀齐国占领军,欲图复国。齐桓公闻报大怒,出兵血腥镇压,遂氏复国运动迅即失败。遂氏各部遭到屠戮,由是灭族,天下诸侯大惊。此乃春秋争霸初期首次灭族屠杀,永载史册。

    周厘王胡齐在位五年去世,子姬阆继位,是为周惠王。

    周惠王元年,晋武公逝世,在位三十九年。子姬诡诸即位,是为晋献公。

    诡诸即位之后,便用大夫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及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又追随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又击败狄戎。

    同年,秦德公自平阳(陕西眉县)迁都雍邑(陕西凤翔),深入关中,进逼中原。

    齐桓公称霸诸侯,志得意满,遂开始怠政,尽委国政于管仲,托军事与鲍叔牙,自己日与妇人饮酒为乐。又宠幸娈童竖貂,以及雍邑巫者易牙。

    雍巫为人多权术,工射御,又精于烹调之技,故为齐桓公所喜。卫姬得疾,易牙调和五味美馔进献,卫姬食之而愈。

    齐桓公戏谓易牙:寡人遍尝天下美味,惟不知人肉滋味。

    易牙既退,次日进献蒸肉一盘,嫩如乳羊。桓公食尽,认为其味甘美至极。

    齐桓公:此何肉耶,美味至此?

    易牙跪答:臣之长子,年方三岁。昨闻主公声言,平生未尝人肉之味,臣故杀子,以奉飨主公。

    齐桓公泪下:卿休再言,且请退下!

    自此以为易牙爱己,胜于父子,愈加宠信。自此竖貂、易牙内外用事,权倾当朝。

    镜头切换,转向荆楚大地。

    周惠王元年,巴国大举伐楚,攻克那处(湖北荆门)。

    巴族夏朝时称巴方,商朝时称巴奠。因不甘商朝压迫,参与周武王伐纣。武王克商,巴氏被封为子国,为姬姓宗族。地域北至汉水,南及大巴山,西抵益川,东至襄阳,与楚国为邻。因不愿受楚人挟持,故此来攻。

    那处城守将,乃是楚国大夫阎敖,因被巴人打败,只得弃城游水而逃,来投楚王。

    巴国乘胜而进,大军直至楚国郢都之下,由此江南惊震。

    楚文王大怒,先命斩杀阎敖,然后引兵来讨巴国。

    阎敖被杀,族人不服,纷纷起兵作乱。借楚文王平叛之机,巴国加紧攻伐楚都。楚文王仓促出战,由于准备不足,大败于长江渡口,率领败军回国。

    见楚王败退回来,郢都大阍鬻拳下令守城之军扯起吊桥,紧闭城门,拒绝开城。

    楚文王:是本王退兵还师,何故不开城门?

    鬻拳:据楚国先王法令,败军一律不得入城。大王虽为国君,因丧师而回,臣故不敢开城,尚请大王恕罪。

    楚文王:卿不开城,本王如何还都?

    鬻拳:除非大王鼓勇再战。不论与何国开战,若能得胜,则臣必开城恭迎。

    楚文王万不得已,只好转兵往北,进攻淮河上游嬴姓黄国,并在踖陵击败黄国军队。

    巴国本欲乘胜攻打郢都,闻说楚文王在败退之余尚能力克黄国,便即收兵还国。

    楚文王奏凯回国,行至湫地,因见天晚,下令安营扎寨。庖人以腌制菖蒲之根进献,楚文王送入口内品尝,只觉味道甚为独特,却不认识是何食品,于是便问庖人。

    楚文王:此乃何物?其味甚奇。

    庖人:禀大王,此是菖蒲之根,名曰昌歜。

    楚文王开怀大嚼,不料却因暴食过量,以致中毒。当晚忽觉腹痛如绞,暴病而亡。

    随征诸将见此,不由大恸,于是便将庖人定以弑王之罪,乱刀分尸。楚师挂孝载尸归郢,命人报入都城,声名国王虽死,却是凯旋而归。鬻拳闻报,急引众出城,迎丧归葬,并扶文王长子堵敖继位。拜舞称贺已毕,鬻拳乃向新王上奏。

    鬻拳:臣下冒犯先王,拒其败兵入城,故致先王丧于征途,其罪在于不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