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齐国故地,兖州鄙野。

    慕容德劝降不成,便即动武。遂派慕容钟率二万步骑前往攻打齐郡,大败避闾浑军。

    燕军大胜,进据琅邪。徐、兖两州十多万人归附,从琅邪而北,有四万多人前来迎接。慕容德挥军前进攻打莒城,守将任安不敢抵敌,弃城逃跑。

    慕容德入据莒城,使潘聪镇守,乃引大军来攻广固,并亲撰檄文,传发到青州各郡,说欲吊民伐罪之义。

    避闾浑闻说慕容德军将要亲来,遂欲坚壁清野,将城外八千多户迁进广固以自守。

    各郡接到檄文后,争向慕容德投降。避闾浑恐惧至极,遂弃广固城,带妻子投奔北魏。慕容德率领燕军遂入广固,并派射声校尉刘纲追赶,在莒城诛杀避闾浑。

    由此慕容德占据青州,欲以广固为基,扫平齐鲁之地,复兴燕国大业。

    镜头转换,按下齐鲁,复说凉州。

    凉王吕光因西秦主乞伏乾归数度反复,遂亲率军出征,联合吕延、吕纂举兵伐之。西秦群臣闻讯大惧,皆奏请东走成纪,以避凉王兵锋。

    乞伏乾归不从众议,慨然说道:夫军之胜败在于巧拙,不在众寡。今吕光虽然兵众,而无法度,其弟吕延、吕纂皆是勇而无谋之辈,不足惧也。其精兵尽在吕延手中,若我将吕延击败,则吕光走投无路矣。

    于是不走,安排拒敌之策。

    吕光引军长驱直入,遣其弟太原公吕纂攻打金城,天水公吕延攻打临洮、武始、河关,一路势如破竹,尽皆克之。

    乞伏乾归引大军伏于河关城外,复使部兵扮成百姓,进城哄骗吕延兵众:伏乞乾归闻将军兵到,其部众尽皆溃散,已奔成纪去矣!

    部将以此言回报,吕延信以为真,欲将轻骑前往逐之。

    司马耿稚劝谏:乞伏乾归勇略过人,岂肯望风自溃?且来告密者视高色动,殆必有诈。公宜整阵而前,使步骑相属,俟诸军毕进,然后击之,则无不克。

    吕延说道:此事是实,公何必多疑如此?

    于是引五百轻骑前往追之,与乞伏乾归伏兵在河关城外相遇。

    乞伏乾归纵马挥刀而进,与吕延两下交锋,战不数合,吕延不敌,欲走无路。乞伏乾归大喝一声,将吕延斩于马下,余众尽皆溃散。

    吕光闻报吕延战死,引兵走还姑臧不出。追问败因,不由迁怒于副将沮渠罗仇。

    字幕:沮渠罗仇,张掖卢水胡人,匈奴沮渠王之后,世为部帅,被凉王吕光拜为尚书。

    因见吕延中伏身死,三河太守沮渠罗弼对兄长罗仇说道:主上吕光荒耄,听信谗言,军败弟死,正其猜忌智勇将佐之时。吕延轻敌自陷,我兄弟必不被吕光见容,迁怒我等。

    沮渠罗仇:如此怎好?

    沮渠罗弼:不如趁此勒兵以向西平,出出苕灌,奋臂一呼,则凉州不足平定也。

    沮渠罗仇:我家世以忠孝着于西土,宁使人负我,我不忍负于人。

    于是不从其弟之言。已而吕光果然听信谄言,迁怒于罗仇,将其兄弟一并斩杀。沮渠罗仇兄子名唤沮渠蒙逊,雄杰而有策略,扶两位伯父灵柩以归,有族人万余人送葬。

    沮渠蒙逊哭谓族人:凉王无道,多杀无辜。今我二位伯父无罪而见诛,情何以堪!某欲与诸公雪我伯父之耻,兼复祖宗之业,尔谓何如?

    众族人闻而大哗,皆愿听从。

    沮渠蒙逊遂与诸部落结盟起兵,聚族众二万余人,攻克后凉临松郡,屯据金山。其兄沮渠男成听到蒙逊起兵,也聚数千人屯扎乐涫,进攻建康郡。

    于是推举郡守段业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年号为神玺,以张掖为国都,史称北凉。沮渠男成被段业命为辅国将军,委以军国重任。

    沮渠蒙逊闻知,亦率众投归段业,被委以镇西将军。

    段业曾在后凉时任着作郎、尚书,博涉经史,本有异志,故此乘乱拥众自立。隆安三年,段业即凉王位,改元天玺,以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

    隆安五年四月,段业忌惮沮渠蒙逊武勇谋略,免其张掖太守之职,由门下侍郎马权取代。沮渠蒙逊不满,再次起兵,先用计除掉马权,又施计使段业错杀其兄。

    辅国将军沮渠男成复又利用此错案进行鼓动,群臣愤泣。

    沮渠蒙逊至氐池迅速聚兵万余,北凉镇军将军臧莫孩率部来投,羌、胡也起兵拥戴。蒙逊适时率军直达张掖,置段业于众叛亲离之下杀之。

    段业既死,尚书右丞梁中庸等推举沮渠蒙逊就任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后改称凉王,史书亦称北凉。

    北凉初建,处在后凉、南凉、西凉四面强邻压境之中,形势险恶。

    为巩固政权,沮渠蒙逊重用汉族人士治国,整顿内政。首先轻徭薄赋,令民专功南亩,同时放宽刑罚,赈恤灾荒,检查失政,严督官司吏,劝课农桑,以期明设科条务尽地利。其次聚贤纳士,凡有治国用兵才能者,不拘其民族身世,均予擢任重用。不因小过害贤,不因降将不用。敌国降将如杨统、张穆、焦郎、文支等,也参掌枢要,专镇一方。

    蒙逊执政,提倡儒学,对凉州旧臣有才望者咸加礼用。敦煌人阚骃博通经传,聪明过人,沮渠蒙逊拜其为秘书、考课郎中,令点校经籍,刊定诸子三千余卷,加奉车都尉。

    敦煌人刘昞曾在西凉李嵩时为儒林祭酒,从事郎中,沮渠蒙逊拜其为秘书郎,专管注记,在京城建造陆沉观,供其居之,学生数百,月致羊酒。

    其后更拜敦煌人宋繇为尚书吏部郎中,委以重任。还有张湛、索敝、阴兴、宗钦、程骏、程弘等大批着名学者,云集张掖,都给予殊荣,使各得展其长。

    永安三年,北凉经过生聚教训,国富兵强,府库充盈。沮渠蒙逊遂厉兵秣马,派军四出,对外进取,连战连胜,扼制西凉吕光不敢向东争地。

    又经八年休养生息,挥师南向,到永安十一年,一战而击溃南凉主力。

    南凉国主秃发褥檀在凉州立脚不住,只得引领部众撤往乐都,以避北凉兵锋。从此北凉大盛,囊括姑臧在内,枹罕以西至酒泉以东,大半个河西走廊广阔地域。

    永安十二年,北凉国移都姑臧城。

    沮渠蒙逊听从群臣所请,正式传檄天下,宣布即立河西王大位。

    称王之后,又从西秦手中夺回河湟郡,继而乘战胜余威平灭西凉。西域三十六国由此皆遣使朝贡,奉北凉为宗主之国。

    承玄三年,北凉终于完成河西走廊统一,疆土东接金城,西包敦煌,势力所及达于葱岭。玄始年中,沮渠蒙逊大兴佛教,厚礼延请天竺高僧昙无谶,到姑臧传授佛学并译经。

    昙无谶不负河西王重望,先后与河西沙门惠嵩、道朗等合作,译出《大般涅架经》三十六卷,《六等大集经》二十九卷,共十四部佛经,传于后世。

    除了翻译佛经,沮渠蒙逊还先后命人开凿天梯山石窟、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部分洞窟,金塔寺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等部分石窟,皆成为河西文化瑰宝,永不磨灭。

    镜头转换,由此按下北凉,复说西凉之事。

    凉王吕光晚年昏愦,以致后凉朝政大乱,境内各族叛乱,国事颓败。

    太常郭黁善于天文数术,深得国人信重。会当荧惑星守井宿,便谓仆射王详:荧惑星守于井宿,凉州分野将有大兵乱起。今国主吕光年老,太子暗弱,太原公吕纂凶暴,一旦主上晏驾,祸乱定会发生。我两人长期居于朝廷要职,太原公一直咬牙切齿痛恨,彼时我等定会成为其欲诛杀首要对象。公谓奈何?

    王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太常公既虑及此,则必有保身之策,某洗耳恭听。

    郭黁:今观国中诸部,是属田胡部落首领王乞基力量最强,都城姑臧东苑、西苑之人多为其旧属部众。某欲与公共举大事,推王乞基为首,则两苑之人必皆为我所有。公谓如何?

    王详服其善断,于是从之,二人计议已定。

    郭黁于是率二苑之众夜烧洪范门,使王洋为内应。不料事泄,王祥被杀,郭黁连夜逃出京城,遂据东苑以叛。

    民众视郭黁反凉乃是圣人举事,相信必能成功,群起响应。

    凉王吕光召太原公吕纂讨伐郭黁,两军战于白行,吕纂战败。吕纂又与西安太守石元良共击郭黁,郭黁兵败,投奔西秦。

    吕纂部下司马杨统欲图谋反,举其从兄杨桓为主,杨桓怒而不从,杨统遂归降郭黁。

    凉州人张捷、宋生等招集戎夏各族部落,迎接郭黁进入休屠城。三人经过商议,共推后凉将军杨轨为盟主,与其一同起兵,对付吕光。

    杨轨恐事不成,心存犹豫。郭黁闻知,亲修书信,遣使前往劝说:此番起兵,大事必成,将军休要犹豫,错过天赐良机。我观星相,吕光、吕统之命应尽于一时,前后不差三五日耳。凉州谦光殿,后当有索头鲜卑居之。

    将军程肇劝阻杨轨:明公休听郭黁蛊惑。焉有弃龙头而随蛇尾者?绝非上策。

    杨轨不听,遂自称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率领步骑二万,向北增援郭黁。将要抵达姑臧,后军来报:太原公吕纂引军来攻,将军早作防备。

    杨轨闻报大惊:常山公吕弘镇守张掖,若与吕纂合兵,则难取胜矣。

    遂联手秃发乌孤一起阻击吕纂,不料反被吕纂大败。

    杨轨只得率引残部逃走,投奔王乞基。

    郭黁闻说杨轨失败,便降西秦,西秦国主乞伏乾归任命其为建忠将军、散骑常侍。其后乞伏乾归被其兄子刺杀身亡,郭黁又归附秦主姚兴。

    忽有一日,郭黁夜观星相,以为灭姚秦者乃为东晋,遂携妻子南奔,便为追兵所杀。

    画外音:郭黁虽观星如神,但因其生性固执,士族不附,终至屡战屡败。却又朝秦暮楚毫无主见,先投乞伏乾归,后降姚兴,皆是有始无终。郭黁占算他人每有奇验,却算不出自己休咎兴亡,则不如其本家前辈郭璞多矣。

    按下郭黁败亡,复说凉州牧杨轨。

    杨轨兵败投奔王乞基,引兵驻扎廉川,招收华夷居民,人数复至万余之众。

    王乞基对杨轨说道:秃发氏才高兵强,且是我故主,不如归顺。

    杨轨从之,于是遣使去向西平王秃发乌孤请降。然而使者发出未久,陡逢羌族首领梁饥率领族人来攻。杨轨大败,向西逃奔,进占乙弗鲜卑之地。

    秃发乌孤接见杨轨使者,忽闻杨轨已败,遂对群臣说道:杨轨、王乞基向我归附,今被羌人所败,寡人有愧,公等宜前往救之。

    刚说至此,守门将来报:梁饥大败杨轨,乘胜进攻西平。西平太守郭幸欲举城投降,被本城豪杰田玄明擒杀;田玄明据城以抗梁饥,送子到此为质,请求大王发兵去救。

    秃发乌孤便问群臣:我欲去解救西平,公等以为如何?

    群臣皆道:梁饥兵马强壮,羌人悍勇善战,大王需要三思。

    左司马赵振奏道:依臣愚见,此乃天赐之机也。今杨轨新败,凉国吕氏家族正盛,洪池以北再无我分。大王若欲治理天下,洪池岭以南五郡,则可夺取。一旦让羌人占领西平,汉夷震动,我亦危矣。

    秃发乌孤大悦,击案说道:卿言正合孤意。梁饥若得西平,非我所能制也。诸公皆惧梁饥之勇,但其号令不齐,易击败之。

    于是进军攻击,大败梁饥,逼其败退龙支堡。

    秃发乌孤复率得胜之兵进克龙支堡,梁饥单人匹马逃奔浇河。

    乌孤由此俘杀敌军数万,命田玄明为西平内史。乐都、湟河、浇河太守闻此,献城投降。从此洪池岭以南羌胡部落,皆归附于秃发乌孤。

    镜头转换,按下西凉,复说北魏。

    晋太元十四年,鲜卑北魏王拓跋珪大败匈奴,获马三十万匹,羊四百万头。匈奴单于及诸部大人家属共五千人全被处死,剩余部众一律发配到黄河河曲,强迫改作农民。

    铁弗部匈奴王刘卫辰因内讧而被部下杀死,代来城陷入北魏之手。

    刘卫辰第三子汉名刘屈孑,当时只有十一岁,被护卫簇拥奔逃,投奔薛干部落。

    薛干部帅为讨好拓跋珪,将其押解北魏,途中经旧部拼死相救,刘屈孑幸免于难。

    刘屈孑因谓匈奴人乃是夏朝灭亡后北上遗民,由此自视为夏人后裔,改名赫连勃勃,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谓天,孤涂谓子,单于谓广大之意,故谓“广大天子”。

    按下北魏,再说西凉。

    后凉龙飞五年正月,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大赦境内罪犯,改年号为太初,建立南凉。

    继而便在广武兴兵,攻克金城。

    吕光派将军窦苟攻打南凉,在街亭交战,秃发乌孤大败窦苟。后凉乐都、湟河、浇河三郡投降,岭南羌胡数万部落前来归附,杨轨、王乞基率领数千户亦来投奔。

    太初二年十月,后凉建武将军李鸾献出兴城,向秃发乌孤投降。同年十二月,秃发乌孤改称武威王。三年正月,秃发乌孤从西平迁至乐都,大封功臣。

    遂下诏命:拜秃发利鹿孤为骠骑大将军、西平公,镇守安夷;秃发傉檀为车骑大将军、广武公,镇守西平;以杨轨为宾客,设立聚贤馆,招徕四方豪杰。

    檄文发出,金石生、时连珍、阴训、郭幸、杨统、杨贞、卫殷、麹丞明、郭黄、郭奋、史暠、鹿嵩、梁昶、韩疋、张昶、郭韶、金树、薛翘、赵振、王忠、赵晁、苏霸等或为中原名士,或为秦雍豪门大族,皆来投奔。

    秃发乌孤来者不拒,皆都予以重用,或在朝内处于显赫之位,或在外统治署理郡县。设立官府,任用官吏,皆谓合宜。

    于是大聚群臣,对众说道:陇西不过区区数郡,只因战乱频仍,竟然分裂成十多处诸侯割据。乞伏乾归在河南发号施令,段业在张掖恃众横行,吕氏苟延残喘,占据姑臧。我凭借父兄所遗功业,意欲平定西夏,一统陇右;兼并弱小之国,攻打愚暗之邦。尔等众卿与孤分剖一番,此三处应先打哪一处?

    杨统进言:乞伏乾归本是大王部属,今虽割据自立,终必归附。段业儒生,并无治国才干,权臣独断专行,政不由己,若千里以袭,粮草不继;且其与我友好,共担患难,若乘危攻之,恐非义举。吕光衰老,太子吕超年幼无知,二子吕纂、吕弘虽有文武之才,但互相猜忌。若大王率兵击之,其必临阵败逃。臣谓宜派车骑将军镇守浩亹,镇北将军占据廉川,乘敌空虚轮流出击,多方袭扰,使吕纂疲于奔命,其民不能安心农耕。兼弱攻暗,即在此举,不出两年,即可坐定姑臧。姑臧既下,其余二寇不待攻打,自然归附。

    秃发乌孤:此论大妙!

    于是暗中布置军马,意欲吞并三郡。

    三年五月,后凉太子吕绍、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北凉,北凉王段业向秃发乌孤求救。

    秃发乌孤派遣其弟骠骑大将军秃发利鹿孤为帅,与杨轨前去救援。吕纂闻南凉大军来救北凉,大惧不战,放火焚烧氐池、张掖谷麦而回。

    六月,秃发乌孤任命秃发利鹿孤为凉州牧,镇守西平,召回车骑大将军秃发傉檀,入朝处理国家大事。

    八月,秃发乌孤醉酒,骑马奔驰,从马上摔下伤折肋骨。

    众侍卫大惊,急救回宫。秃发乌孤手拍床榻笑道:孤聊发少年之狂,致有此失,虽死无憾,只气不过者,徒使吕光父子笑耳。